活动内容
● 分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文化
● 分享“状元”历史文化和“状元帽”历史文化
● 趣味制作“状元帽”冰箱贴
主讲:郭智超(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主持:李 硕(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活动时间:9月13日(周六)下午 15:00-16:30
活动地点: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二层雅集室
展开剩余78%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从开创(首创时间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主流观点是隋开创,唐继承并完善)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
状元就是类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今天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状元帽是清代皮影艺术中用于表现科举状元身份的头茬道具,属冠帽类皮影,其造型结合戏曲服饰特征,帽体多呈半圆形,两侧装饰展翅纹样,正面镂刻象征功名的装饰图案。
状元帽起源于清代皮影戏,因科举文化兴盛而出现大量科举题材剧目,状元帽作为角色身份标识应运而生。现存实物中以河南信阳平桥区查山乡出土的牛皮制状元帽最具代表性,该文物于2020年9月18日正式入藏中国美术学院皮影艺术博物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想让家里的冰箱变得独一无二吗?
想带孩子近距离感受古代科举文化的魅力吗?
这场“状元帽”冰箱贴趣味制作活动千万别错过!
活动现场将提供全套材料包,专业老师会手把手教学。无论是组装塑形,还是搭配装饰和涂色,新手也能轻松上手,做出属于自己的复古风状元帽冰箱贴。把做好的冰箱贴贴在冰箱上,每次打开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也能当作小礼物送给朋友,传递一份特别的心意。
名额15份,不要错过!
雅集活动欢迎您的参与
活动现场签到报名
本期活动材料费用:35元配资台官网最新信息
发布于:北京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